交银研究 | 美联储Taper已定 加息进程或将提前
作者:
来源:文化交行
发布时间:2021-09-27
浏览:594
点评人员:
唐建伟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孙长华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
北京时间9月23日凌晨,美联储公布9月议息会议(FOMC)决议。决议宣布,维持当前基准利率在0-0.25%水平不变,保持购债规模不变;维持超额准备金率(IOER)在0.15%不变和隔夜逆回购利率在0.05%不变。虽然政策利率方面未发生任何改变,但声明措辞的变化,预示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渐行渐近。
本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声明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Taper或将马上到来,另一方面是加息进程可能会提速。具体而言,本次议息会议有以下四个关注点:
一是本次议息会议维持当前宽松货币政策不变。本次议息会议与之前一样,维持当前宽松货币政策不变。维持联邦基金目标利率0-0.25%不变;维持超额准备金利率0.15%水平不变;维持隔夜逆回购利率在0.05%不变(但将每个交易对手每日隔夜逆回购规模上限从800亿美元上调至1600亿美元);美联储将继续以每月至少800亿美元的速度增持美国国债,并以每月不低于400亿美元的速度购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直至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此举符合市场预期。
二是美联储Taper方向明确,时间正在临近。本次议息会会议声明称:“如果进展与预期一致,资产购买步伐可能很快就会放缓。”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补充说,官员们在会议上普遍同意,“在明年年中前后逐步结束购债规模可能是合适的。”按照本次会议声明和鲍威尔讲话精神,Taper最快或将在11月议息会时宣布,并将在明年年中结束购债。根据现有购债规模计算,Taper或将按照每月缩减150亿美元的节奏进行。
三是美联储大幅下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通胀预期。美联储在议息会上重申,经济前景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发展情况。疫苗接种进展可能会继续降低公共卫生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但经济前景仍存在风险。据此,美联储预期2021年美国全年GDP增长5.9%,大幅下调1.1个百分点;预期2021年全年失业率为4.8%,上调0.3个百分点。美联储预期2021年全年PCE通胀率为4.2%,上调0.8个百分点;预期2021年全年核心PCE通胀率为3.7%,上调0.7个百分点。虽然美联储大幅上调了其对今年的通胀预期,但在声明中,对于当前通胀上升的表述仍与前次一样,仍为“主要反映了暂时性因素”,整体金融状况依然宽松。
四是点阵图显示美联储提前加息概率有所提升。本次议息会发布的点阵图显示,18名官员中,一半委员(9名)预计美联储将在2022年开始加息;其中,6名委员预计2022年加息一次,3名委员预计2022年加息两次;除一名委员外其余所有委员均预计在2023年开始加息(今年6月为13名委员)。而此前6月份点阵图则仅7名委员预计在2022年开始加息。这表明美联储加息进程有可能会提前启动。本次议息会点阵图还显示,美联储预计2023年或将加息3次,相较6月点阵图预测还增加了1次。
展望未来,美联储将继续把“最大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自身调整政策的主要参考。短期来看,尽管美联储已经明确表明将缩减购债规模,美联储有较大的概率会在接下来的11月或12月份FOMC议息会议上宣布Taper,但若美国9月非农就业数据再度因德尔塔变种病毒而出现大幅下降,又或者美国国会无法顺利解决债务违约风险等问题,都可能令美联储暂缓缩减购债规模。
此外,虽然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可能提前启动加息进程,但考虑到当前美国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疫情导致美国大量劳动力至今尚未回归劳动力市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会后表示,“美联储仍将继续改善就业市场”。为让促进更多人重新就业,美联储可能会高度相机抉择,更灵活地把控加息节奏。
市场对此次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果整体反应积极,当天全球股市普遍出现上涨。但随着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的临近,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仍需加以关注。预计随着缩表及加息预期的上升,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出现阶段性上升,这将一定程度上推高美元指数,导致美元出现阶段性升值。届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或将面临资本流出及本币贬值的压力。同时,目前全球大部分风险资产都处在高位,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相关风险资产也将面临一定程度的下行压力。不过,考虑到美联储宽松政策的退出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节奏并不会太快,其对市场的影响也将整体可控。
由于中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的全面蔓延,中国经济疫后复苏领先于全球及美国,中美两国经济周期并不一致。中国央行其实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经退出了疫情期间的非常规性货币政策操作,回归常态化政策操作。未来,预计中国央行仍会坚持“以我为主”,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增长、物价及金融形势来独立自主地制定自身的货币政策,并不会跟随美国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
“稳货币”+“松信用”或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方向:
首先,未来中国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的基调。由于三季度中国经济出现经济增速放缓而PPI通胀高位运行的“类滞胀”情况,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预计年内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下降,年内不会降息,全面降准的可能性也降低。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结构性调节,央行或将推出结构性优惠利率和准备金工具,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减排效应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同时在MLF到期和政府债券加快发行的背景下,为了维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预计央行仍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流动性。
其次,松信用是相对于上半年的紧信用而言。上半年信用偏紧导致社融增速回落过快,从去年12月的13.3%持续回落至7月份的10.3%,已经低于疫情前水平;同时部分领域信用过紧可能导致风险传染,比如地产领域已经有大型开发商出现违约风险。下半年央行已经释放出松信用的信号:一是新增了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二是允许商业银行增加全年信贷额度并加快投放。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撰写发布。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交通银行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报告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预测。该观点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在不同时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可能会发布与本报告观点和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供稿︱发研部
*版权说明: 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与付出,“客一客”均已备注文章作者及来源。本网转载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读者、传递行业信息。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消息至 “客一客(keyikeit)”公众号后台,非常感谢!
0
写文章不易,给个赞鼓励
财经